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二 卷 別:繪畫
頁 碼:16/3_839
須彌山圖
須彌山圖
清代(1644~1911)
布面設色
高175.5公分 寬141.2公分
西藏拉薩 西藏博物館藏
 
須彌山圖(局部)
須彌山圖(局部)
 

須彌山圖
xu mi shan tu

須彌山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山名,後被佛教引用,以此表現佛教的世界觀。佛教認為須彌山是世界中央的高山,以此山為中心,周圍有八山、八海環繞,四周是大海;四面各有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和東勝身洲,四大洲之間又有八小洲;須彌山上為諸天界,日、月、星,位於山腰。據《長阿含經》卷十八〈閻浮提洲品〉載,須彌山高出水面八萬四千由旬,水面之下亦深達八萬四千由旬,四面四埵凸出,有四天王之宮殿,山頂有忉利天三十三天宮,為帝釋天所居之處。
 唐卡上半部表現水面之上的須彌山及日、月、洲、四天王天、忉利天、欲界天、色界天及無色界等諸天,須彌山呈倒三角形,聳立於世界中央,上方為忉利天三十三天宮,兩側為日、月及彩雲繚繞,另有童子手持華蓋及幡立於雲上。須彌山下半部呈紅色,可見持國、增長、廣目及多聞等四大天王宮殿。
 唐卡下半部表現的是水面之下須彌山底部的地獄景象,與上半部的天人境界有天壤之別。其下為地、金、水、風四輪。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