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六 卷 別:石窟
頁 碼:9/5_1816
龍門石窟奉先寺遠景
龍門石窟奉先寺遠景
河南洛陽
 
龍門石窟奉先寺大像龕(局部)
龍門石窟奉先寺大像龕(局部)
 
龍門石窟奉先寺大像龕北壁立佛龕(局部)
龍門石窟奉先寺大像龕北壁立佛龕(局部)
 

龍門石窟第1280窟奉先寺
long men shi ku di 1280 ku feng xian si

位於龍門西山南部,面東。始鑿於唐咸亨三年(672)四月一日,畢功於上元二年(675)十二月三十日。南北寬約30~33公尺,東西進深38~40公尺,為龍門石窟最大的摩崖造像龕,原有伽藍建築,今已不存。大像龕佛座北側有開元十年(722)補刊的《河洛上都龍門山之陽大盧舍那像龕記》,此碑明確記載了該龕的開鑿年代,由尚是皇后的武則天(684~705在位)捐助脂粉錢二萬貫,為唐太宗(626~649在位)追福而造。西京實際寺善道禪師、法海寺主惠暕法師、大使司農寺卿韋機、副使東面監上柱國樊玄則、支料匠李君瓚、成仁威、姚師積等奉敕建造。
 龕內造像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均暴露於外。主尊為盧舍那佛坐像,高17.14公尺,帶火焰紋背光;肉髻卷髮,面容莊嚴,身著通肩袈裟,像下部殘缺。二弟子阿難與迦葉均著雙領下垂式袈裟,跣足而立;迦葉像殘損嚴重,阿難保存較好,為一靦腆含蓄的青年比丘形象。兩側菩薩均略呈「S」形站立,頭戴寶冠,身佩瓔珞、釧環,帔帛繞身兩匝,容貌端莊,身形較為豐滿。天王像身披裝飾繁縟的鎧甲,腳踩地鬼,腰身扭動幅度較大。力士像袒露上身,下身著裙,飾以項圈、帔帛,神情勇猛,全身肌肉凸出,孔武有力。南壁天王、力士像破壞嚴重,僅剩輪廓。整鋪造像體型巨大,雕刻精細,為唐代(618~907)雕刻的代表作。
 大像龕北西南三壁鑿十餘個小龕,內共有四十八尊高浮雕立佛,均高約2.3公尺。其中北壁二十七尊,南壁七尊,西壁大佛北側十一尊、南側三尊。據盧舍那佛龕北壁偏東山崖上的碑銘,可知這些大小相等、風格相類的立佛,應為玄宗(712~756在位)時內侍高力士、楊思●(上曰+下助)2等百名宦官為玄宗造的無量壽佛群像。山後崖頂有長達120公尺的「人」形排水防護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