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銅錘鍱經匣(正面) 清代(1644~1911) 金銅 高22.9公分 美國加州帕薩迪納 諾頓賽門博物館藏 |
|
|
金銅錘鍱經匣(蓋面) |
|
|
金銅錘鍱經匣
jin tong chui ye jing xia
西藏中南部僧侶用以存放經書或盛物之經匣,造像藝術融合佛教及印度教,兼具尼瓦爾(Newar)的傳統風貌。 銅質,部分鎏金,長方體,分別錘鍱組裝而成,底部已佚。匣上有凸起長方形鏈蓋,蓋面中央為三面十六臂菩薩像,束髮高髻,頭戴寶冠,坐於蓮座上。蓮座下方有雙獅,兩側層層山巒起伏,似象徵普陀山,推測此尊為觀世音菩薩。菩薩左右脇侍均呈立姿,披帔帛,身形婀娜,應為度母。框上下緣各有二尊臥佛,左右各一飛天,上下及四隅飾有饕餮。 匣四面以鏤雕纏枝卷草紋為地,正面葵花瓣形作框,邊飾鎏金纏枝花紋;內置陪臚一身,其左右各有一裸形人像,推測二像表徵邪靈;四隅各有飛天。匣背面中央作多臂突迦像,其右側為一骷髏身,左側有一鼓腹人像,四隅亦有飛天。 此類經匣皆無銘文記載,無法得知其製造年代,由於尼泊爾錘鍱技法始見於十八至十九世紀年間的加德滿都地區,故依其造像風格、圖紋及錘鍱技法推測為十八世紀後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