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惟菩薩半跏像 統一新羅時期(668~935) 蠟石 高40.5公分 韓國忠清南道燕岐郡碑巖寺發現 韓國忠清北道 國立清州博物館藏 |
|
|
思惟菩薩半跏像(側面) |
|
|
思惟菩薩半跏像
si wei pu sa ban jia xiang
一九六○年韓國忠清南道燕岐郡碑巖寺發現,為當時發現的三個碑像中最小者。據另外二碑像之銘文,得知為百濟(18 BCE~663)滅亡後,百濟遺民發願,從六七三年開始至六八九年完成。此像以朝鮮三國時期(57 BCE~668)流行之彌勒信仰為背景所造,樣式上與碑巖寺癸酉銘全氏阿彌陀佛碑像一致,推定是六七三年前後所建造。對了解統一新羅(668~935)初期地方樣式和當時信仰內容,此像具有重要的意義。一九六三年指定為韓國寶物第368號。 該碑為「T」形,是長方形四面石,各面皆以淺浮雕方式呈現,正面中央為彌勒半跏思惟像,東西兩側面刻菩薩立像。半跏思惟像之上部為螭首,螭首上部似樹葉纏繞,左右端各刻有柱子。彌勒半跏坐於方形台座上,頭戴寶冠,頸戴項鍊。圓形頭光以聯珠紋裝飾,頭光上刻有華蓋,飾寶珠,左右垂下流蘇。身軀、胳膊及腿部皆呈圓筒形,左手置於右腳上,左腳下垂。冠帶垂於身體兩側,堅硬而沉重。碑像下方有一香爐與二供養人。碑兩側均為手捧寶珠、側面而立之菩薩像,其下刻有屈膝合十的供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