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八 卷 別:雕塑
頁 碼:13/4_1338
鵜殿窟磨崖造像
鵜殿窟磨崖造像
日本南北朝(1336~1392)至室町(1392~1573)時代
凝灰岩
通高約200公分
日本佐賀唐津
 

鵜殿窟磨崖造像
ti dian ku mo ya zao xiang

位於日本佐賀縣唐津市相知町,地處於丘陵山腰,以天然窟洞為中心,刻鑿於四周岩壁上,現存五十八尊,為九州北部之造像代表。據桃山文祿三年(1594)所著的《鵜殿山平等院略緣起》記載,傳說空海入唐留學歸國時,於窟內刻鑿阿彌陀、釋迦、觀音等像,作為真言密教道場而繁榮。室町天文年間(1532~1555)因戰亂燒毀,窟頂部分崩壞,造像多數受損,元龜年間(1570~1573)重建。
 圖中以大日如來為中心,結跏趺坐於台座上,雙手合十舉至胸前,左有不動明王立像;其兩側侍立二天王立像,左為多聞天王,右是持國天王。多聞天王左手托寶塔,右手握寶棒;持國天王右手屈臂緊握寶刀,左手正面仰掌,腳踏二鬼,怒目圓睜,形象勇猛。二天王皆戴頭盔,身披堅韌皮革甲冑,足穿護腿脛套及鞋子,作武士打扮,具神王的形象。整體仍留有彩色痕跡,造型寫實,表現地方的造像特色。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