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浮屠簡 約東漢建武二十七年至永初元年(51~107) 隸書 松木 高24.8公分 寬1.6公分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懸泉置遺址出土 甘肅蘭州 甘肅簡牘保護研究中心藏 |
|
|
敦煌浮屠簡
dun huang fu tu jian
一九九一年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懸泉置遺址出土。該簡高24.8公分,寬1.6公分,厚0.4公分,基本完整,唯右下角四分之一處有殘斷。根據出土的相關佐證推論,約成於東漢建武二十七年(51)至永初元年(107)之間。簡中以「浮屠」作為「里」之命名,可與《高僧傳》所載,康僧會在東吳傳法,「以始有佛寺故號建初寺,因名其地為佛陀里」互相參看,皆是以佛教相關名詞命名地方行政單位的例子,再加上此簡年代又早,也許可以作為探尋早期佛教傳入的重要證據。 漢代(206 BCE~220)是隸書逐漸成形乃至於成熟的時代,其間如《禮器碑》、《乙瑛碑》、《曹全碑》等寫成於這個時期的隸書名作,都是學習隸書的最佳模範。然而,這些碑刻並非墨跡,且都是慎重其事下做成的作品,所以多見嚴肅端整的氣象,往往難以想像當時隸書的一般書寫樣貌。而此簡一如其他出土的漢簡墨書,都提供了當時自然書寫的面目,特別是此簡平移書寫的隸書筆法,讓折角處出現自然的豐厚線質,可說是重現了當時書寫的律動,也可讓人細細品味。 參考釋文: 少酒薄樂 弟子譚堂再拜請 會月廿三日 小浮屠里七門西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