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搜尋 >           
          
           頁 碼:4/4_1411 
          
            
              
                
                    
                        | 
                     
                    
                      
			雙磎寺大雄殿 韓國慶尚南道河東 						 | 
                     
                    
                      |   | 
                     
                    
                        | 
                     
                    
                      
			雙磎寺 						 | 
                     
                    
                      |   | 
                     
                    | 
                雙磎寺 
                   shuang xi si
                  
			位於韓國慶尚南道河東郡花開面雲樹里智異山南側,與華嚴寺同為智異山的代表名剎。大韓佛教曹溪宗第十三教區本寺。統一新羅聖德王二十二年(723),義湘的弟子三法創建,名玉泉寺。文聖王二年(840)真鑑禪師重建,並從中國引進茶種,植於寺周,從此改名為雙磎寺。壬辰倭亂時期(1592~1598)遭毀壞,後重建。  該寺建築以大雄殿為中心,另有一柱門、金剛門、天王門、羅漢殿、八相殿、冥府殿、梵鐘樓、八泳樓、六祖頂相塔殿、浮屠及石燈等建築,其中大雄殿現為韓國寶物第500號。大雄殿建於十七世紀下半葉十八世紀初,構築於石砌台基上,為單檐歇山頂,面闊五間,進深四間。殿前庭院有統一新羅定康王二年(887)立《真鑑禪師大空塔碑》,通高3.63公尺,螭首、龜趺及碑身,保存完好,碑文由崔致遠撰並書,該碑於一九六二年指定為韓國國寶第47號。殿東面有磨崖佛,由巨大岩石所刻。  八相殿為單檐歇山頂,殿內正壁有朝鮮肅宗十三年(1687)繪靈山會上幀,一九八七年指定為韓國寶物第925號;另有朝鮮英祖四年(1728)繪八相成道幀,二○○三年指定為韓國寶物第1365號。八泳樓為韓國佛教音樂的發源地,傳說是真鑑禪師於中國學習佛教音樂後,在此創作出符合韓國民族特點的佛教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