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榆林窟第3窟文殊變相 西夏(1032~1227) 壁畫 甘肅瓜州 |
|
|
榆林窟第3窟文殊變相
yu lin ku di 3 ku wen shu bian xiang
位於西壁北側。與南側的普賢變相相對,是兩幅引人入勝的佳作。文殊變相和普賢變相是唐代(618~907)以來流行的壁畫題材,但都著重表現人物,背景山水位居次要地位。此圖仍然以表現人物為主,但背景山水有著相當顯著的地位。圖中文殊菩薩半跏趺坐於獅背蓮座上,手持如意,神態堅毅、沉靜。菩薩、羅漢、天王、帝釋、童子等聖眾護衛隨行,在雲靄之上匯成了渡海的行列。象徵智慧威猛的青獅足踏紅蓮,步伐勁健,獅奴用力拉著韁繩。 人物造型以線描為主,文殊的衣著已較多採用中國服飾,尤其是帝釋天的衣著儼然是中國帝王的朝服,這正是佛教藝術於十一世紀時進一步中國化的現象。天際峰巒環抱,樓閣參差,遠水清澈,意趣深幽。山水主要以水墨畫成,以大斧劈皴畫山岩、危崖峭壁,與水色流雲融為一體。這與宋代(960~1279)李唐、夏圭一派山水畫如出一轍。 此圖並不單純用水墨,而是薄施淡彩,使山水具朦朧感,體現了兩宋山水畫的高度成就。此圖的另一特點,是繪有許多佛、道互通的人物形象,體現了內地佛、道合流也引起了邊陲地區宗教畫的融合與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