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普賢菩薩像 晚唐(846~907) 麻布設色 高183公分 寬56公分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第17窟出土 俄羅斯聖彼得堡 艾爾米塔什國家博物館藏 |
|
|
普賢菩薩像
pu xian pu sa xiang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第17窟出土。麻布彩繪。作品保存不完整,略有破損,曾被修復。繪一菩薩立於覆蓮台上,圖右上角長方形有黃色榜題,書「南无東方鋪(普)賢菩薩」。 菩薩帶雙層頭光,外圈為黃色,頂上有華蓋。髮束高髻,戴化佛寶冠,兩綹束髮垂肩,頭飾紅色繒帶,向上飄舉;大耳,佩耳璫,側頭凝視下方,表情恬靜。頸佩項圈,瓔珞垂於胸前,戴臂釧、腕釧,帔帛環繞手臂呈波狀垂至腳下。左臂下垂,提淨瓶,右臂屈肘上舉,托插有花朵的琉璃鉢。身軀呈「S」形站姿,細腰寬臀,著深紅色羅裙,外圍綴花短裙。 菩薩下方繪供養人,身形很小,分列左右。男供養人戴襆頭,著官服,手捧香爐,跪於毯上,其身後立二少年,題記為「使□知郡卓獨仲□□……□□供養」。女供養人著深色短衫,披帔帛,身後立一持蓮蕾男童,旁書有「男保山□」。 莫高窟第17窟又稱藏經洞、鳴沙石室、敦煌石室。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被道士王圓籙偶然發現後,大量珍貴文物流出,各國學人各就其治學範圍紛紛研究,「敦煌學」遂成為世界學術中之一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