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文殊般若經碑(局部) 北齊(550~577)
 楷書
 拓本
 北京海淀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  
                      |  |  | 文殊般若經碑刻於山東省寧陽縣水牛山上,無年月記載。凡十行,行三十字,額正書「文殊般若」四字。此種寫經刻石,應為虔誠信仰佛教者所留下的痕跡。《文殊般若經》,全稱《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內容詳述一行三昧的修持法要,深入闡明即心即佛的念佛觀。wen shu bo re jing bei
此碑以書法風格列為北齊時期(550~577);而清代(1644~1911)包世臣斷為西晉(265~316)時刻。梁啟超《碑帖跋》:「此刻結體用筆,頗多與經石峪相近,其為同時代無疑。」
 該碑結體寬綽靜穆,用筆厚重圓腴,且帶隸意,有一種靈和之美,與《泰山金剛經》等風格近似,當為北齊人所書。
 參考釋文:
 爾時文殊師利
 白佛言世尊我
 觀正法無為無
 相無得無利無
 生無滅無來無
 去無知者無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