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寧寺塔遺蹟 河南洛陽 |
|
|
永寧寺塔復原平面圖 |
|
|
永寧寺塔復原立面圖 |
|
|
永寧寺遺址
yong ning si yi zhi
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東。北魏皇興年間(467~471)獻文帝於當時的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建永寧寺;北魏遷都洛陽後,靈太后胡氏於熙平元年(516)另創一寺,亦名永寧寺,即該寺,是北魏皇家於洛陽所建最大寺院。永熙三年(534)被大火焚毀,一九六三年起對遺址進行勘察和發掘。 遺址經勘察,寺院圍牆南北長305公尺,東西寬260公尺,佛塔位於圍牆內正中,迄今尚存塔基遺蹟。塔北有一片較大的夯土台基遺蹟,建築面積達1,300平方公尺以上,為正殿基址;據北魏(386~534)楊衒之《洛陽伽藍記》記載,該殿可與宮廷中的太極殿相比。圍牆南壁正中是山門,東、西、北三面亦各有一門,均直對佛塔。該寺遺址的山門、佛塔及正殿均位於中軸線上,而以塔為中心,殿在塔後,是中國早期佛寺建築的典型布局。 據《洛陽伽藍記》記載,永寧寺塔為木塔,原為九層,「舉高九十丈,有剎,復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師百里,已遙見之。」依此按北魏尺(0.255~0.295公尺)折合公制,塔高達255~295公尺。又據《水經注》記載,塔高「自金露盤下至地四十九丈」,另同書又記「浮圖下基方十四丈」,若以已發掘調查遺址方38.2公尺的塔基折合,塔高約134公尺,此記載較接近事實。 據遺址顯示,該塔平面略呈方形,面闊九間,方格柱網,中心方五間部分以土坯砌築成實心體,為木塔的中心柱,其東、西、南三面各開五龕,北面素平。塔基出土文物除大量佛教泥塑殘像,還有瓦、瓦當等建築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