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興國寺般若殿 甘肅秦安 |
|
 |
興國寺般若殿匾額 |
|
 |
興國寺韋馱殿及鐘鼓樓 |
|
|
興國寺
xing guo si
又稱興谷寺,俗稱官寺。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據記載,始建於元代(1271~1368)。明代(1368~1644)時已具現在規模,清代(1644~1911)及民國時期雖有修葺與增建,但總體規模與布局不變。一九九六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寺坐東朝西,占地面積4,888.4平方公尺,中軸線上自西向東依次為金剛殿(山門)、天王殿、韋馱殿、般若殿,兩側分別有鐘樓、鼓樓、伽藍殿、菩薩殿。韋馱殿坐落於鐘、鼓二樓之間,是清代所增建。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單檐硬山布瓦頂,正脊為花脊。西面以清水磚牆至頂,中設板門,門上橫額題「法界西天」;東面四柱三間,當心間為門,次間施檻窗,柱上出檐。鐘、鼓二樓形制、結構、尺度基本相同,近似方形,為兩層單檐歇山布瓦頂,底層用毛石、磚牆砌築。 般若殿是寺內規模最大、結構獨特的一座建築,單檐歇山布瓦頂,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前帶廊,顯五間。前檐當心間、次間設格扇門,兩山和後檐均以牆圍護。各脊施琉璃件,正脊飾龍、西蕃蓮等花紋,脊上有獅、狗等蹲獸,兩端施鴟吻,正中獸面剎座上有寶珠。垂脊、戧脊端部各設迦陵頻伽一隻,上各有二蹲獸,仔角梁端用綠琉璃套獸。匾額上書「般若」二字。前檐斗栱為七踩三下昂計心造,每補間施一朵,補間鋪作增出45°斜昂,兩山和後檐為五踩雙下昂計心造。殿內柱網採用減柱造,使空間擴大。據結構特徵及題記、文獻等分析,般若殿應是明代重建時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