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六道繪之人道 軸 南宋(1127~1279) 絹本設色 高104公分 寬47公分 日本京都東山 知恩院藏 |
|
 |
六道繪之人道(局部) |
|
 |
六道繪之天道 |
|
 |
六道繪之阿修羅道 |
|
 |
六道繪之畜生道 |
|
 |
六道繪之餓鬼道 |
|
 |
六道繪之地獄道 |
|
|
六道繪
liu dao hui
此作為中國南宋(1127~1279)作品,一九六四年指定為日本重要文化財。 六道,是指眾生各依其業而趣往之世界,即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等六道。眾生因其未盡之業,故於六道中受無窮流轉生死輪迴之苦。據《六道集》記載:「天者天然清淨光潔,於諸趣中,最勝最樂,最善最妙,最尊最高,故名為天。」人道則為聰明、為勝、意微細、正覺、智慧增上、能別虛實、聖道正器、聰慧業所生。阿修羅道,雖有宮殿園林,皆由七寶造之,然似天而非天,男醜女端正。地獄道的眾生,瞋恚最重;餓鬼道,因貪欲而生;畜生道則以愚癡為最重。 此六道圖中之人道,畫面上方繪阿難尊者及一餓鬼,據《佛說救面然餓鬼陀羅尼神呪經》,一日,阿難於林間習定,定中見一餓鬼,名為焰口,餓鬼頂髮煙生,身形醜惡,肢節如破車之聲,咽喉似針鋒之細。餓鬼告訴阿難,其三日後,亦當命盡,墮餓鬼道中。阿難大驚,立刻至佛前求哀救度,佛乃為說焰口經及施食之法。 又水陸法會是設齋食普濟六道群靈,源於南朝梁武帝(502~549在位)夜夢異僧曰,「六道四生,受苦無量,惟啟建水陸無遮大法會拔濟之,始能脫苦。」遂得寶誌禪師指教,創水陸儀軌,後於宋代(960~1279)各地廣為流行。寧波附近之月波寺、尊教院為著名的水陸道場,據此推測此幅應為水陸畫。 此六道圖,尺寸、畫風、構圖一致,每幅十眾。天道幅中,天人形象各異,有帝王、文臣、武官和天女等。人道幅右下方,身著紅袍者應是梁武帝;其右側一人,左手持錫杖,杖頭有剪刀、直尺、拂塵,與《宋高僧傳》記載的寶誌行跡相合。阿修羅幅中,阿修羅髮豎目張,手執武器,表現其好戰之特色。 畜生幅上方繪一飛龍乘雲,另有大象、馬、獅、虎等動物。餓鬼幅中可見口吐火焰、腹大如甕、毛孔冒蛆之餓鬼。地獄幅中有牛頭、馬面等鬼吏獄卒及狀甚悲慘的地獄眾生。此作在畫面細節上描繪細膩,具有裝飾性,是南宋寧波佛畫師常用的表現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