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億耳本生圖 約五世紀 壁畫 高約0.71公尺 寬約6.92公尺 原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第212窟主室左側壁下方 德國 柏林國立博物館亞洲藝術館藏 |
|
|
克孜爾石窟第212窟億耳本生圖
ke zi er shi ku di 212 ku yi er ben sheng tu
原位於主室左側壁下方。散見於《大莊嚴論經》、《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十誦律》等,此為橫幅構圖,故事順序由左向右排列,內容描繪億耳為貪圖利益不聽父母勸告,於是見到種種惡鬼的奇異之事。 第一場面左上部分約三分之一已不存。中部繪一載滿金銀珠寶等物的龍頭形船,船頭立一人即為億耳。描繪富商之子億耳入海載寶歸來。 第二場面左側有一篷車,旁有二驢臥地,右側為四人,最右側一人坐在一臥驢身上,三人席地而坐。此是描繪億耳與各位商人商議如何運寶。 第三場面繪一綠色城牆,中有六名瘦骨嶙峋的惡鬼。諸商人半夜未喚醒億耳即出發,於是億耳仰仗驢嗅眾商人蹤跡而行,不料至餓鬼城。 第四場面分兩部分。左半部分是夜間億耳夜宿婆羅樹下,見一對男女;右半為白天有群狗來咬此男子,隱於樹中者即億耳。 第五場面多有脫落,不甚清晰,左側一半描述億耳於林樹池水中洗澡,驢於池邊飲水。畫面右下有一綠色池水,右側堂中有二人坐牙牀之上,牀腳各捆一乾瘦小鬼。 第六場面左側有一體態豐滿的女子入鑊,畫面中部已損,據故事應為描述其皮肉爛盡,出鑊還活,著衣啖肉的場面。右側有一女變成羊吃草。 就圖像內容上看來,此圖與焉耆出土的焉耆語《十誦律》殘本內容完全相符,可以想見與鳩摩羅什傳習《十誦律》有密切關係,在繪畫風格上亦一脈相傳。 德國柏林國立博物館亞洲藝術館藏的彌蘭本生圖與億耳本生圖,在形式上與同時流行的菱格畫的單幅構圖不同,形象塑造與表現技巧更具寫實特點。從表現技法上看,黑色、棕色線條交互使用,顯示肌體的明暗轉折變化;色彩濃麗重暈染,使人物膚色深重而富有體積感。從表現形式上看,採用連續性畫面,使構圖情節處理更自由,更富寫實性。從表現內容上看,通過對現實的描繪,給予觀者對於佛教因緣果報有更進一步的理解。以上這些新的因素進一步豐富了龜茲繪畫的傳統。 此幅畫內有一行龜茲文題記,據德國人解讀大意是敘利亞畫家魯瑪卡瑪(Lumakama),完成此畫時畫彩色圓圈作為標誌。此畫完成於中西頻繁來往和克孜爾佛教藝術最為繁榮的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