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維摩詰經變相 唐代(618~907) 絹本設色 高140公分 寬115.5公分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第17窟出土 英國倫敦 大英博物館藏 |
|
|
維摩詰經變相
wei mo jie jing bian xiang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第17窟出土。屬八世紀下半葉之作。依據《維摩詰經》繪製,維摩詰經變相常表現於石窟壁畫中,然以絹畫和紙畫傳世的作品並不多見,因此作品雖破損嚴重,卻極為重要。 圖中段依據〈文殊師利問疾品〉,描繪維摩詰居士與文殊菩薩對坐辯論。維摩詰手執麈尾,坐於臥帳中的牀座;文殊菩薩坐於華蓋下須彌座上的蓮座,須彌座飾有獅子。二者之間作為背景的紅磚城牆即是毗舍離城。辯論場景除了聚集而來的四天王及眾菩薩之外,另有前來聽法的國王及侍從。圖左下方為吐蕃贊普,戴頭巾身著翻領長袖衣服,侍者持傘跟隨在後;右下方為中國帝王,戴冕旒,著長袍,亦有侍者圍繞。 城牆上方,中間為五個戴冠者,捧寶蓋跪於佛前,代表〈序品〉五百長者子以華蓋供養佛、菩薩。左邊表現的是〈不思議品〉中維摩詰以神通力提供三萬二千個獅子座給聽法會眾的情節,圖中以三個向下飛落的獅子座為代表。右邊佛前繪三只盛滿香飯的鉢,為〈香積佛品〉中請香飯的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