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六 卷 別:石窟
頁 碼:5/1_346
安岳毗盧洞第8窟柳本尊十煉圖
安岳毗盧洞第8窟柳本尊十煉圖
北宋(960~1127)

四川安岳
 
安岳毗盧洞第10窟柳本尊三身像窟
安岳毗盧洞第10窟柳本尊三身像窟
高約2.5~2.7公尺
 
安岳毗盧洞第18窟功德主像
安岳毗盧洞第18窟功德主像
 

安岳毗盧洞
an yue pi lu dong

位於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城東南50公里的石羊場厥山上。據明萬曆年間(1573~1620)碑文推測,開創於五代後晉天福年間(936~944),其後歷代都有增修、補刻。窟龕共計二十個,其中六個為空龕,大小造像四百六十五尊,摩崖銘刻、碑記三十二通,集中刻於第8(毗盧洞)、10(幽居洞)、19(觀音堂)、18窟(千佛洞)內。窟龕形制較為單一,均為敞口長方形平頂龕。造像題材內容主要有柳本尊十煉圖、柳本尊三身像、水月觀音像、功德主像等。二○○一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8窟開鑿於北宋(960~1127)。正壁主尊為毗盧遮那佛,結跏趺坐於須彌座上。窟壁造像刻柳本尊十煉圖,表現柳本尊十煉證道的故事,每一幅圖旁均有榜題文字加以說明,並伴有柳本尊修煉時作證的佛、菩薩、護法神等。窟右側下方刻有大光明王捨頭布施像,藉表現大光明王捨頭布施的場景,來稱頌柳本尊燃燭煉頂的行跡。窟口左、右側分別刻一天王像。
 第10窟開鑿於北宋。寬5.8公尺,高4.5公尺,進深3公尺。窟額篆書陽文「寶崖」二字,窟內雕造三主尊二侍女像。主尊均結跏趺坐於須彌座上。中間為毗盧遮那佛,頭戴五寶天冠,冠正中為一寶鏡,身穿圓領袈裟,雙手已損毀;左側為柳本尊,卷髮,右眼無珠,左袖內空;右側為釋迦牟尼佛,螺髮,身著寬領袈裟,雙手損毀。兩側各有一侍女立像,雙手托盤於胸前,左側一位盤中為斷手,右側一位盤中為寶塔。此二女當為丘紹二女,其父被柳本尊所救之後,侍奉柳本尊。窟內壁刻有二男二女供養人。旁有清咸豐五年(1855)的《重裝水井殿大佛三尊金身記》碑一通。
 第19窟亦開鑿於北宋。主尊為半跏趺坐於岩間的水月觀音像,像左右兩側刻有觀音救八難圖,現已殘毀不全。龕右下壁有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的《觀音壁新豎萬年燈記》碑一通,以及清咸豐五年《重貼觀音金身並裝彩諸佛殿宇弁言》碑一通。
 第18窟清代(1644~1911)開鑿,寬7.45公尺,高9公尺,進深6.5公尺。正中鑿壇,上方為一佛二菩薩二弟子,佛與二菩薩結跏趺坐於蓮座上,二弟子侍立兩旁。壇正面和窟左、右側壁滿刻小圓龕,龕內刻功德主像三百餘軀,每像均趺坐,或結印或持花、供物等,有的像旁尚可見功德主題名。上方崖壁刻「佛文普庇」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