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搜尋 >           
          
           頁 碼:19/1_188 
          
            
              
                
                    
                        | 
                     
                    
                      
			匡廬圖 軸 五代後梁(907~923) 荊浩 絹本水墨 高185.8公分 寬106.8公分 臺灣臺北 故宮博物院藏 						 | 
                     
                    
                      |   | 
                     
                    | 
                荊浩 
                   jing hao
                  
			字浩然,號洪谷子。生卒年不詳。五代後梁(907~923)畫家。沁水(今山西沁水)人;一說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山水畫中「水暈墨章」畫法及山石皴法皆始於荊浩,總結唐代(618~907)水墨筆法之得失,奠定後世山水畫全景構圖的格局,對中國山水畫有重要貢獻,為北方山水畫的開創者。精畫理,著有《筆法記》。門人以關仝最為著名。  當時鄴城(今河北臨漳)青蓮寺大愚法師嘗向其索畫,彼此以詩相酬答。亦擅繪佛像,《五代名畫補遺》記載,其曾於後梁京城(今河南開封)雙林院畫寶陀落伽山觀自在菩薩一壁。傳世畫作匡廬圖,現藏臺灣臺北故宮博物院;圖上方有宋高宗(1127~1162在位)題「荊浩真跡神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