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搜尋 >
頁 碼:12/3_962
 |
梧鳳洞釋迦牟尼佛坐像 統一新羅時期(668~935) 石 高122公分 韓國慶尚北道金陵 |
|
|
梧鳳洞釋迦牟尼佛坐像
wu feng dong shi jia mou ni fo zuo xiang
位於韓國慶尚北道金泉市南面梧鳳里葛項寺遺址。佛像現僅存佛身和上台石,背光和下台石已不存,除膝蓋和手指等損毀,其餘尚保存良好。一九六三年指定為韓國寶物第245號。 此像螺髮,圓形肉髻及頭部輪廓與石窟庵主尊相似。臉龐圓滿,雙眼半開細長,唇小,下巴圓等,也皆與掘佛寺遺址之北面浮雕菩薩像、石窟庵龕室菩薩像等相似。身軀以柔軟線條處理,寬廣的肩膀,臂膀肌肉刻劃仔細,胸膛骨骼明顯,腰部雕刻手法表現出量感。偏袒右肩袈裟為八世紀中葉盛行之雕法,橫穿胸膛的衣領及反轉手法,是繼承印度笈多王朝(約320~550)雕刻形式。雙膝寬廣,使佛像呈現安定感。手作降魔觸地印。佛像後面留有插背光的洞口。 據此寺石塔基壇銘文,該寺於統一新羅景德王十六年(757)金敬信岳家重建而建立石塔,因此可推定此佛像應與石塔一起製成,反映出統一新羅時期(668~935)雕刻最盛期樣式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