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 卷 別:石窟
頁 碼:7/3_892
庫木吐喇石窟窟群區第75窟
庫木吐喇石窟窟群區第75窟
新疆庫車
 

庫木吐喇石窟窟群區第75窟
ku mu tu la shi ku ku qun qu di 75 ku

位於窟群區谷內一小峽谷的峭壁上,坐南向北。約鑿於九世紀中葉後,為回鶻人所開鑿的洞窟。為一單室縱券頂方形窟。
 窟內券頂主要繪小型坐佛,多有殘損刮痕。正壁中心繪一比丘,身披袈裟,結跏趺坐,雙手捧一罐,罐中放射出五道墨線,與左右兩側的五趣輪迴圖畫面相連。兩側的壁畫內容描繪天、餓鬼、畜生、人、地獄等,推測比丘應為教化度脫沉淪於六道眾生的地藏菩薩。
 東壁繪四列人物,上起第一至第三列均繪數量不一的坐佛和比丘,穿插一個三層圓輪;第四列繪比丘和回鶻供養人十七身,其右側上方存有榜題,文字多可見骨祿氏,應屬回鶻家族開鑿的洞窟。西壁亦繪有四列,第一至三列均繪六身坐佛;最下一列有供養人十四身,其右側上方均有墨書漢文題記,依稀可辨「梵□□寺□道秀一心供養」。
 正壁繪五趣輪迴圖,東壁的圓輪亦畫作五道,都是表現輪迴果報之說。《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十七中記載,給孤獨長老施捨祇園精舍後,詢問應畫何物莊嚴精舍,佛答以「又於一面畫作五趣生死之輪」。輪迴圖在現存的龜茲石窟中有幾處可見,說明從五世紀到九世紀前後,此壁畫題材在龜茲地區頗盛行。該窟是受到漢地文化影響的漢風洞窟之一,人物造型、色彩和線條的運用都延續了唐代(618~907)風格。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