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木吐喇石窟窟群區第79窟主室前壁供養人像(局部) 九世紀中葉後 壁畫 新疆庫車 |
|
|
庫木吐喇石窟窟群區第79窟主室壇基北面壁畫 |
|
|
庫木吐喇石窟窟群區第79窟主室中部壇基供養人像 壁畫 |
|
|
庫木吐喇石窟窟群區第79窟
ku mu tu la shi ku ku qun qu di 79 ku
位於窟群區南側防洪壩內東崖壁的山頂上,坐東向西。約開鑿於九世紀中葉以後。方形穹窿頂窟,平面呈長方形,寬3.4公尺,高2.8公尺,進深3.8公尺。洞窟頂部、前壁和南側壁大部已坍毀。 推測窟內壁畫曾經過三次重繪,前兩次在四壁上繪龜茲風方格千佛,兩次壁繪相隔時間並不久遠。現存南、北壁各兩排,佛結跏趺坐,施禪定印,著通肩式袈裟,帶圓形頭光和舉身光,五官以墨線勾勒。第三次壁畫的重繪,帶有濃厚漢風特色,包括北壁下方存一橫幅兩組連環式地獄變壁畫、門壁上的供養人像以及壇基四周的畫面。 主室中部設二層方形壇基,壇基正面繪一列七身僧俗供養人像,上方有一排龜茲文題記,人物前均有漢文、回鶻文書寫的人名榜,僅存漢文可辨認。供養人身旁採用三種文字合璧書寫榜題的現象頗罕見,說明回鶻時期龜茲(今新疆庫車一帶)當地三種文字並行。壇基南北兩面僅用土紅色線在白粉層上,勾描佛本生故事的人物、景物,未再施彩。前壁門北側殘存一排五身跪姿供養人,每身像前有漢文、回鶻文榜題,多已漫漶;漢文題名「頡里思力公主」、「同行阿史彌/蒂鶻帝●(口+勒)6」、「新婦頡里/公主」。 從窟內崩塌的殘塊,可見上下兩層壁畫有迥然的差別,是利用龜茲風洞窟重繪漢風壁畫難能可貴的實例。畫中人物臉形豐圓,強調健壯之美,保持了唐代(618~907)人物畫風格。僅用土紅色線條勾描的表現方式,也是延續了唐代繪畫的技藝,如●(上艹+下專)5菜條般的線條流暢自如。榜題中大量的漢字書寫也說明了漢文化在當地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