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佛坐像 十六國(303~439) 金銅 高13.3公分 臺灣臺北 故宮博物院藏 |
|
|
佛坐像
fo zuo xiang
佛結跏趺坐,作禪定印,坐於獅子座上。肉髻寬大,臉形長圓,眼瞼凸出,鼻高挺,接近胡人的面相。頭髮輪廓保留刀痕,衣褶線銳利,是五世紀上半葉常見的特徵。著通肩袈裟,袈裟繞於左肩後面,胸前衣褶作「U」形平行排列,延續至座上。方形台座上的蓮花採俯視角度,獅子為正面坐姿,張口露齒,造型富拙趣。尊像與台座一體鑄成,佛背面肩部及台座有圓孔形插榫,可能為固定背光用。 不論是坐佛或台座的風格,均和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後趙建武四年(338)的佛坐像十分類似。這類造像流行於四世紀下半葉,並延續至五世紀上半葉,此件為典型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