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學寺天王殿 遼寧海城 |
|
 |
三學寺大雄寶殿 |
|
|
三學寺
san xue si
位於遼寧省鞍山市海城市老城西南角。據寺內重修碑文推測,創建於唐代(618~907)初期,遼(907~1125)以後被毀,明(1368~1644)初重建。後經多次修葺。三學指戒、定、慧三無漏學。一九八八年列為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 該寺坐北朝南,南北長92公尺,東西寬46公尺。現存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東西配殿及禪堂等,大雄寶殿前西側立《表著宏施幢碑》。天王殿為歇山頂,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前後明間闢門,次間開窗,梢間為磚砌實體。其木構部分基本保存了明代的建築風格。大雄寶殿於一九八二年被燒毀,現存建築是一九九○年代重建,歇山頂,磚木結構,正脊雕龍,兩端飾鴟尾,斜脊雕走獸。藏經樓亦稱毗盧閣,清代(1644~1911)所建,為二層硬山式建築,面闊五間,進深四間,明間闢門,次、梢間開窗。 《表著宏施幢碑》刻於清光緒十年(1884),碑形為四面幢體,通高330公分。碑座材質花崗岩,高30公分,寬90公分。碑身方形,材質石灰岩,碑文陰刻楷書,南面「表著宏施」四字。碑文主要記載,同治八年(1869)千山中會寺僧明恩率徒到海城三學寺,見殿宇失修,乃發願重修,登樓擊鼓三年向四方施主化緣籌募,得以修建。 該寺部分建築仍保留了明代遼東木構的特點,其布局是遼東地區佛寺建築的典型,為研究該地區明代木構建築特點及寺院布局的發展演變,提供了實物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