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山大佛 唐貞元十九年(803) 石 高58.7公尺 四川樂山 |
|
|
樂山大佛
le shan da fo
又稱凌雲大佛、嘉定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郊,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條水道匯集之處的凌雲山西壁,依山面江,氣勢雄壯。因山中有凌雲寺,又稱凌雲大佛;宋代(960~1279)在此地設嘉定府,故又名嘉定大佛。大佛通高71公尺,佛肩寬28公尺,手指長8.3公尺,腳背寬8.5公尺,眉長3.7公尺,眼長3.3公尺,鼻長5.6公尺,嘴長3.3公尺。造像坐東面西,正對峨眉山,下臨三江,是世界最大的石刻佛坐像,素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美譽。一九八二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九六年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 據韋皋《嘉州凌雲寺大佛像》載,唐開元年間(713~741),貴州僧人海通見該處三江交匯,水流洶湧,時常發生船難,為減緩水勢,以保行舟安全,乃發願修造大佛,依整座山雕刻成一尊巨大彌勒佛像。開鑿時間始自唐開元元年(713),貞元十九年(803)竣工,歷時九十年。海通和尚圓寂時,工程未完,有連帥章仇兼瓊以俸錢二十萬續作費用,開元中朝廷以麻鹽稅收捐資助修,貞元元年(785)西川節度使韋皋捐俸錢五十萬助修,並撰文刻碑於右崖壁上,記述造像始末。 大佛原有大佛閣遮覆,明(1368~1644)末毀於兵火,但佛像臨江屹立至今。大佛倚坐山窪,雙手撫膝,為唐代(618~907)彌勒佛典型造像。面相上圓下方,眉呈柳葉式,細目薄唇,俯視,凜然有威儀。頭頂拼嵌髮髻一千零二十一個,髻髻相連,與沿肩而下的衣紋巧妙地構成龐大排水渠道,對大佛有十分重要的保護作用。 大佛兩側山壁鑿二護法天王龕像,高約16公尺,手執法器,威風凜凜。崖壁上另存有許多歷代題刻和石龕造像,惟石質脆弱,大部分皆已剝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