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法器舉要一
二、佛教法器舉要 凡寺院內有關莊嚴佛壇,用於祈禱、修法、供養、法會等各類佛事,或佛子所攜行之念珠、錫杖等修道之資具,統稱為法器。又稱佛器、佛具、道具。法器種類繁多,其用途、大小、形狀互異;即便同一名稱之法器,亦因製作材料、手法,或宗派、時代之不同,而於形式上有迥然之別。 一般所謂之佛教工藝美術者,概不外乎以法器為其代表。若以用途分類,可大致分為莊嚴具、供佛器、報時器、容置器、攜行器及密教專用法具等六種。材質多元,大多以金、銀、銅鑄造為主,亦有木雕、骨雕、石雕、玉雕、貝殼,以及布、絲織、錦緞等不同呈現。 (一)莊嚴具 1. 屏風 室內陳設品、佛教莊嚴具。 2. 花鬘 古代印度風俗,將鮮花穿繩編成花環,裝飾頭部或身軀。中國和日本多用作佛前之莊嚴供具,亦見以金銅、牛皮、貝或絲等材質製作之。 3. 像鏡 像鏡即在銅鏡上線刻或墨繪佛、菩薩像或曼荼羅等,作為禮拜或修法之用。另一種形式是懸掛於大殿或佛龕內,以示莊嚴。 4. 幡 原本係武人在戰場上統領軍旅,以及顯揚軍威之物,乃旌旗之總稱。佛教則作為顯揚佛菩薩降魔的威德,與幢同為莊嚴供具。 5. 合龕 隨身攜帶式禮佛用佛龕。 6. 廚子 又作佛龕、豆子。安置佛像或經卷之器具。外觀呈箱形,上為屋頂狀,下則設須彌座,前面設有左右對開之門戶。形式有塗漆或貼金箔等多種。又供奉於廚中的佛像,即稱之為廚子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