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面六臂文殊菩薩像 一○五○至一一○○年 綠泥石 高70.8公分 美國加州帕薩迪納 諾頓賽門博物館藏 |
|
|
三面六臂文殊菩薩像
san mian liu bi wen shu pu sa xiang
印度晚期大乘佛教造像受到印度教神像影響,出現了多頭多手,手持兵器的菩薩和護法像。波羅王朝(Pala,約8~12世紀)造像以密教為盛,此作品以文殊師利菩薩為主尊,在密教又稱金剛乘,為智慧的化身。依據傳統金剛菩薩圖像,文殊師利菩薩主掌曼荼羅,造像特色為手持寶劍,雙手持法器結金剛吽迦羅印。 文殊三面六臂,每面三眼,束高髻,戴華冠。鼻尖突出,有如鸚鵡嘴喙,反映出十一、二世紀波羅王朝之審美趣味。全身佩戴各種瓔珞寶飾,刻劃精美。二主臂分持金剛杵和金剛鈴,結金剛吽迦羅印。左二臂一上舉持劍,一平舉執寶珠。右側上舉之臂手掌已佚,另一臂平舉持蓮花。呈結跏趺坐姿,下方為仰覆蓮座。 主尊身後背光上尖下方,表面飾火焰紋圖案,頂端置阿●(門+三人)佛趺坐於仰覆蓮座上,四隅置佛母。四尊佛母均頂戴化佛,從化佛標誌可推測此一佛四佛母代表了五佛五智。文殊和五尊像身姿優雅,均呈三面六臂,手印、持物各異,線條刻劃流暢生動。該像可能源自印度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或孟加拉國,作品藝術技巧高超,為波羅王朝孟加拉地區的代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