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福勝寺彌陀殿明王像 明代(1368~1644) 泥 山西新絳 |
|
 |
福勝寺彌陀殿大勢至菩薩像 高約3公尺 |
|
 |
福勝寺彌陀殿天王像 |
|
 |
福勝寺彌陀殿羅漢像 |
|
|
福勝寺彌陀殿造像
fu sheng si mi tuo dian zao xiang
位於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福勝寺彌陀殿。彌陀殿為寺內主體建築,面闊、進深各五間,殿內供奉阿彌陀佛和觀音、大勢至菩薩,背面懸塑渡海觀音、善財童子、明王及供養人等,皆為元代(1271~1368)作品。明代(1368~1644)於兩側補塑四天王與十八羅漢。 阿彌陀佛結跏趺坐於蓮座上,觀音、大勢至菩薩立於多層仰蓮台上,戴花冠,面相方圓,彎眉長目。大勢至菩薩袒上身,帛帶披肩順臂飄垂,下著裙,衣紋起伏流暢,指、腕關節塑造逼真,頭、胸及腰扭轉自然。 明王三頭六臂,頭髮上揚,張口瞪目,呈忿怒狀。手執法器,胸前一蛇纏繞,身上帛帶縈繞飛舞,右腿抬起,顯現強大的力度。四天王均作將軍形象,身材魁梧,頭戴花冠狀盔,身穿鎧甲,手握寶劍、長槍或持琵琶。十八羅漢或老或少,均採坐姿,或結跏趺坐,或倚坐,或舒相坐,造型寫實,性格特徵鮮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