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鐘山石窟第2龕南詔王閣羅鳳議政圖 大理時期(937~1253) 石 雲南劍川 |
|
|
石鐘山石窟第2龕南詔王閣羅鳳議政圖(局部) |
|
|
石鐘山石窟第2龕
shi zhong shan shi ku di 2 kan
位於石鐘寺旁的絕壁上。開鑿於大理時期(937~1253)。該龕寬1.53公尺,高1.95公尺,進深0.7公尺,刻「南詔第五世王閣羅鳳議政圖」,龕中人物十六身,為石鐘山石窟中人數最多的一龕,表現王者坐朝議政的場面。龕為三重檐方形弧頂屋形龕,龕沿垂帳紋與兩邊雕花格扇相連,儼然是一座雍容華貴的大殿。 南詔王閣羅鳳(748~779在位)籠袖於龕內中央雙龍頭椅上結跏趺坐,頭戴金剛寶塔花鬘冠,繒帶上翹,身穿圓領寬袖錦袍,左臉部分殘損。座前二獅相背而臥。王左側雕六人,右側七人。右側的閣陂和尚身披袈裟,左手執念珠,右手托珠串。王者座側各刻二位雙手握長劍的羽儀長。身後有武士、侍女等七身,手持傘蓋、羽葆等儀仗。龕左右壁各有一位清平官像,頭部均毀,身穿圓領大袍,籠袖倚坐。龕中文武官員及侍者組成的場面莊嚴氣派,有帝王之威儀。 閣羅鳳是南詔國(752~902)的第五世王,有雄才大略,曾兩敗唐(618~907)軍,統一雲南全境,使南詔達於極盛,故被奉為白族本主崇拜的偶像來供奉。龕像形制布局仿照佛教造像的儀軌格局,具有將世俗人物神聖化的意味。整龕造像技術精湛,刀法嫻熟,顯示了大理時期白族人的高超藝術水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