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昭化寺大雄寶殿北壁東側壁畫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 壁畫 河北懷安 |
|
 |
昭化寺大雄寶殿北壁西側菩薩像 |
|
 |
昭化寺大雄寶殿北壁西側金剛像 |
|
 |
昭化寺色界四禪天眾 |
|
 |
昭化寺星主北極紫微大帝之侍女 |
|
 |
昭化寺太乙諸神五方五帝等眾之天帝 |
|
 |
昭化寺往古帝王王子王孫文武官僚眾 |
|
 |
昭化寺冥府十殿王官等眾 |
|
 |
昭化寺冥府十殿王官等眾之王官 |
|
 |
昭化寺往古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道士女冠等眾 |
|
 |
昭化寺往古儒流賢士九流百家眾 |
|
 |
昭化寺往古儒流賢士九流百家眾之畫師與藝人 |
|
 |
昭化寺主風主雨主雷主電諸龍神眾 |
|
 |
昭化寺往古宮嬪婇女烈女孝子順孫等眾 |
|
 |
昭化寺嚴寒大暑客死他鄉仇冤報恨及疾病纏綿自縊六道四生有情眾 |
|
|
昭化寺水陸畫
zhao hua si shui lu hua
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懷安縣昭化寺大雄寶殿。南壁西梢間金剛力士像左上方題:「時大明嘉靖肆拾壹年(1562)歲在壬戌冬拾月初拾日吉時謹志,畫工匠人任朝相,信士高虎、王安才……」。因有明確的紀年和畫工題記,為研究明代(1368~1644)水陸畫提供可資比對的實物例證。 水陸畫是舉辦水陸法會時供奉的人物組畫,分上堂及下堂。上堂水陸畫所繪之像是超度者,內容為諸佛、菩薩、聲聞、緣覺、明王、金剛及護法諸天等。下堂水陸畫所繪之像是被超度者,內容有無色界諸天、色界四禪天、欲界六天、九曜、十二黃道、二十八宿星君、五嶽四瀆、四海龍王、社神后土、門神城隍、十殿閻王及因各種災難屈死的亡靈孤魂等眾。 大雄寶殿坐北朝南,水陸畫主要分布在殿內四壁,面積93.566平方公尺,計四十七幅。其中北壁中門兩側各存一幅;東西二壁畫面分上下兩排,東壁每排十一幅,西壁上排十一幅,下排十幅,每幅均有榜題標明畫作名稱;南壁計二幅。 北壁壁畫內容為佛、菩薩、明王及金剛等。東壁上層繪聖僧羅漢眾、玉皇大帝無色界四空天眾、色界四禪天眾、欲界上四天主并諸天眾、星主北極紫微大帝、太乙諸神五方五帝等眾等。東壁下層為往古帝王王子王孫文武官僚眾、阿修羅大羅剎等眾、般支迦大將矩畔拏等眾、冥府十殿王官等眾、起教大士面然鬼王依草附木、往古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道士女冠等眾、往古儒流賢士九流百家眾等。 西壁上層繪□□□羅漢眾、天藏王菩薩后土聖母眾、忉利帝釋天主并諸天眾、大梵天主并諸天眾、北斗七星左輔右弼等眾、主風主雨主雷主電諸龍神眾等;下層為太歲大煞黃幡豹尾神眾、水陸扶桑□林大帝等眾、往古宮嬪婇(綵)女列(烈)女孝子順孫等眾、嚴寒大暑客死他鄉仇冤報恨及疾病纏綿自縊六道四生有情眾等。南壁內容為二金剛,各占南壁南梢間整個畫面。 該寺水陸畫人物眾多,內容豐富,形式各異。布局基本依上下堂配置,如北壁是殿內主壁,繪上堂尊像,東西二壁除了十六羅漢,主要為下堂人物。上堂尊像形象大於下堂人物,如坐佛高達100公分,菩薩坐像高80公分,護法諸神高100公分,而下堂人物則僅高8~50公分不等,且東西二壁人物基本上均朝向北壁。構圖嚴謹,主次分明,相互呼應;在層與層、幅與幅之間,以彩雲相隔,或以顏色深淺區別,使整個畫面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又渾然一體。 水陸畫屬工筆重彩人物畫,筆法工整嚴謹,勾勒細膩精巧,線條遒勁流暢。設色以紅、綠為主,兼以黑、黃等,平塗著色,瀝粉描金,更增畫面富麗效果。人物服飾色彩富於變化,在部分人物的臉、手部使用暈染,增加立體感。壁畫中的人物比例勻稱,神態逼真,是保存下來的民間水陸壁畫中的上乘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