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二 卷 別:繪畫
頁 碼:16/3_818
華嚴經十地品變相
華嚴經十地品變相
五代(907~960)
絹本設色
高286公分 寬189公分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第17窟出土
法國巴黎 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藏
 
華嚴經十地品變相(局部)
華嚴經十地品變相(局部)
 
華嚴經十地品變相之普賢菩薩
華嚴經十地品變相之普賢菩薩
 
華嚴經十地品變相之文殊菩薩
華嚴經十地品變相之文殊菩薩
 

華嚴經十地品變相
hua yan jing shi di pin bian xiang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第17窟出土。依據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三十四至三十九〈十地品〉,描繪毗盧遮那佛在第六會他化自在天宣說十地之法。詳述十地菩薩修行的位階,十地即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及法雲地。畫面由帶狀飾帶區隔出十二個方格;圖左下角為普賢菩薩騎象圖,右下角為文殊菩薩騎獅圖,其他十格代表菩薩修行次第的十地。
 十地畫面皆以毗盧遮那佛為主尊,帶頭光及身光,著袈裟,印相各異,結跏趺坐於蓮座上。佛身後繪菩提樹,上有華麗寶蓋,宮殿式樓閣作為背景,其上飛天身形婀娜,七彩衣帶飄揚。佛左側為解脫月菩薩,右側是金剛藏菩薩,頭光、身光裝飾繁複,頂戴寶冠,身飾瓔珞,坐於蓮花座上。佛身後為舍利弗及須菩提,四周圍繞聞法菩薩及聖眾,面向主尊。佛前方有一方形供桌,具立體感,上置供物。
 圖左下隅的普賢菩薩帶紋飾華麗的頭光及身光,坐於蓮花座上,以象為坐騎;右下隅為文殊菩薩,以獅為坐騎。二大菩薩身後的持花童子為善財童子,其他尚有天王及諸供養菩薩隨行,浩蕩凜然,自十方雲集至此。人物色彩豐富,構圖規整,畫法精緻細膩。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莫高窟第17窟, 舍利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