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搜尋 >
頁 碼:5/1_249
|
卡俄普石窟外景 西藏札達 |
|
|
卡俄普石窟禮佛窟外景 |
|
|
卡俄普石窟禮佛窟西壁曼荼羅圖 約十一至十三世紀 壁畫 |
|
|
卡俄普石窟
ka e pu shi ku
譯名為mkar rog phug rdo phug。位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札達縣象泉河流域的香巴村。約開鑿於後弘初期(10世紀末~13世紀初)。坐北朝南。其中大部分洞窟為修行窟,基本上無存留佛教遺物。山脊西端折向北方的轉角處形成許多南向凸出的崖丘,開鑿有大小不等約二十餘座洞窟。 靠近山脊西端的崖丘,有一座內存約十一至十三世紀壁畫的禮佛窟和放置高僧靈骨的瘞窟。接近山崖中部,有一座後弘中期(14~16世紀)的護法神像窟。禮佛窟雖沒有發現題記,但從題材和結構等特點判斷,可推測應屬古格王國(10~17世紀初)早期開鑿的石窟,主要題材是密教曼荼羅圖像,主尊多為大日如來,周圍配以金剛界四佛、四波羅蜜、護法神等,與西藏西部相鄰的塔波寺(Tabo Gompa)、阿爾奇寺(Alchi Gompa)壁畫中流行的題材基本相同,與東嘎石窟(dung dkar)第1窟觀音曼荼羅圖亦十分相似。 畫中出現的人物,著大翻領長袍,足蹬長靴,與西藏西部十一至十三世紀服飾特點相同,與十五世紀以後古格王國後期的壁畫不同,這種服飾也出現在吐蕃統治敦煌時期(781~847)開鑿的石窟壁畫中。壁畫中出現水鳥銜珠紋,類似的紋樣出現在喜馬拉雅的佛寺壁畫中,具濃厚的喀什米爾風格,而這種風格可能與後弘初期譯經大師仁欽桑(rin chen bzang po)的弘法傳教和廣建寺廟有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