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五 卷 別:石窟
頁 碼:9/5_1772
駝山石窟第2窟西方三聖像
駝山石窟第2窟西方三聖像
隋代(581~618)

山東青州
 

駝山石窟第2窟
tuo shan shi ku di 2 ku

位於駝山東坡。方形平頂窟,敞口,窟外上方有圓孔和溝槽痕跡,窟前有圓形柱洞,可見窟外原建有窟檐。窟內寬2.93公尺,高3.3公尺,進深2.85公尺。三壁設壇,壇上雕一佛二菩薩。
 佛面部方圓,身軀健壯結實,身著鉤鈕式袈裟,衣紋極為簡潔,袈裟上繪方格,左手作與願印,右手施無畏印,結跏趺坐,座前所懸下襬較短。兩側脇侍菩薩面部豐盈,直立於左右兩壁壇上,身軀呈直筒形,腹部微有起伏;頭戴有複雜花紋圖案的寶冠,上身繞帔帛,斜披瓔珞,下著長裙。在兩菩薩側面有「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名號題記。其中佛左側觀世音菩薩寶冠前有化佛,左手舉於胸前,右手下垂執帔帛。右側大勢至菩薩寶冠前部飾寶瓶,雙手合十。菩薩眉毛、眼睛及嘴唇上的用線柔和,雕刻極為精美,講究線條轉折時的節奏和韻律,同時通過線條的細微轉折變化,顯示出人物面部肌肉起伏和結構的特徵。
 根據菩薩寶冠上化佛、寶瓶的裝飾,可以判斷該窟造像表現的是無量壽佛、觀世音和大勢至的西方三聖組合。兩菩薩外側壁面上另雕有兩身力士像。窟內周壁鑿有千佛及立佛等。主尊頭頂上部有開皇十年(590)字樣,同時從造像風格及雕鑿手法上看,該窟應鑿於隋代(581~618)。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