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二 卷 別:建築
頁 碼:3/3_1030
華嚴寺杜順塔
華嚴寺杜順塔
陝西西安
 
華嚴寺澄觀塔
華嚴寺澄觀塔
 

華嚴寺塔
hua yan si ta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原華嚴寺。華嚴寺乃唐貞觀年間(627~649),為立杜順和尚之墓塔而建,是中國華嚴宗的發源地。清乾隆年間(1736~1795),因少陵原坡塌崩,殿宇全毀,今僅存磚塔兩座,東邊一座為華嚴宗初祖杜順塔,西為華嚴宗四祖澄觀塔。澄觀塔於元至元九年(1272)重建,清乾隆年間毀,後以殘塔為基座重建;一九八六年埋於地下之六角雙層須彌座暴露,高約6公尺,應是元至元九年重建遺物,一九八六至一九八八年遷建於原址東側,與杜順塔相距約20公尺。二○○六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杜順,唐代雍州萬年(今陝西臨潼縣北)人,俗姓杜。十八歲出家,法號法順。貞觀十四年(640)示寂,貞觀十五年建塔,世壽八十四。著有《華嚴五教止觀》、《華嚴法界觀門》,後人尊為華嚴宗第一祖。澄觀,越州山陰(浙江紹興)人,俗姓夏侯。號清涼國師、華嚴菩薩、華嚴疏主。師身歷九朝,先後為七帝講經。唐開成四年(839)示寂,世壽一○二(一說元和年間(806~820)示寂,世壽七十餘)。葬於終南山石室,相國裴休撰碑文。著有《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六十卷、《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九十卷等三十多種。
 杜順塔為方形七層樓閣式磚塔,通高22.8公尺。塔身青磚素面,第一層南面闢券門通塔室。第二層以上仿木結構以磚隱出倚柱、闌額、斗栱等,並隱出間柱,將每面分為三間。層間疊澀出檐,檐下砌菱角牙子,第一層三排,以上各砌兩排。塔頂四角攢尖,塔剎為寶瓶式。塔身第三層嵌有「無垢淨光寶塔」石碣,第七層橫額刻「嚴主」二字。塔前原有唐大中六年(852)《杜順禪師碑》,已移至西安碑林。
 澄觀塔為六角五層樓閣式磚塔,通高13.4公尺。塔基為雙層須彌座,塔身實心,層間疊澀出檐,檐下施磚雕斗栱及菱角牙子。塔頂六角攢尖,塔剎為寶瓶式,石製。塔身第二層南壁嵌有「大唐清涼國師妙覺之塔」石碣。遷建時,於地宮內發現石函,函內有供奉舍利的白玉瓶等;並於須彌座和塔身第一、二層塔心發現清代(1644~1911)鎏金銅佛像、千佛碑等。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