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巴拉圖 清代(1644~1911) 棉布設色 高86.1公分 寬61.2公分 蒙古烏蘭巴托 札納巴札爾美術館藏 |
|
|
香巴拉圖
xiang ba la tu
據藏傳佛教《時輪經》繪製。相傳位於西藏北方有一形如輪狀、八瓣蓮花的香巴拉傳奇國度,有八個行政區,每區域內有十二小國為諸侯所居住,國王月賢居於中央的卡拉巴宮殿中,四周為諸侯所圍繞,該國人民多修持時輪金剛密法,藉由研讀《時輪經》,便可快速開悟證果。月賢於聽受佛陀講說《時輪經》後,建立香巴拉王國,製作一個立體曼荼羅,教授子民學習此經。傳言在末日之時,菩薩轉世的未來國王忿怒轉輪王將擊敗外來敵人,帶領佛教進入黃金時期且盛行於全世界。香巴拉王國在藏傳佛教中象徵理想的人間淨土。一八○一年第四世哲布尊丹巴於蒙古庫倫舉行時輪大法的禮拜儀式,今香巴拉和《時輪經》已成為蒙古宗教重要的信仰元素。 此圖為十九世紀末作品。以連綿的雪山圍成輪形及圓心,並區隔出八部分,布局如同曼荼羅。中央宮殿王位所坐的是末代國王,正在傳授子民《時輪經》。 圓輪上方中央為釋迦牟尼佛,左側是宗喀巴(tsong kha pa),右側為哲布尊丹巴。畫面左上角為大威德明王和密集金剛;右上角為藍色的金剛持,其右脇侍為是勝樂金剛,左脇侍是時輪金剛,其下應為第一位國王月賢正在為子民講授《時輪經》。圓輪下方是一幅正在爭戰的場景,未來的國王忿怒轉輪王騎在藍色馬上,雙手持矛刺向敵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