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八 卷 別:雕塑
頁 碼:11/2_765
青巖寺修道庵毗盧遮那佛坐像
青巖寺修道庵毗盧遮那佛坐像
統一新羅時期(668~935)

高321公分
韓國慶尚北道金川
 

青巖寺修道庵毗盧遮那佛坐像
qing yan si xiu dao an pi lu zhe na fo zuo xiang

位於韓國慶尚北道金川市甑山面修道里青巖寺修道庵。佛背光雖已遺失,但仍是一件罕見巨作的完整造像。此像雕刻技術雖不如石窟庵佛坐像,卻比開泰寺遺址佛三尊像、灌燭寺石造彌勒菩薩像等高麗(918~1392)初期石佛更為優異,推測約為統一新羅(668~935)末期九世紀左右所製。一九六三年指定為韓國寶物第307號。
 該像坐於八角蓮花座上,下台石由十六瓣覆蓮構成,其上有三段的支撐基石,上面為高45公分之八角竿石,每面均刻有壼門。上台石有近似半圓形的二層仰蓮交錯,正面刻有三隻獅子和龍頭,樣式獨特。
 佛像素髮,肉髻低平,從頭部與身體之比例看來,和統一新羅定康王二年(887)完成的佛國寺金銅毗盧遮那佛像相似。臉部幾近四方形,眼細長,唇小,雙耳垂肩,此特徵從憲安王二年(858)寶林寺鐵造毗盧遮那佛坐像開始出現。特別是巨大的身軀,袈裟衣紋簡約,刻紋淺薄,內著僧祇支,於腹部繫帶,手結智拳印,膝蓋幅度淺窄略感不穩,反映時代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