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八 卷 別:石窟
頁 碼:6/2_690
阿旃陀石窟第16窟藥叉及飛天
阿旃陀石窟第16窟藥叉及飛天
約五世紀中葉至下半葉

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奧蘭加巴德
 

阿旃陀石窟第16窟藥叉及飛天
a zhan tuo shi ku di 16 ku yao cha ji fei tian

位於阿旃陀石窟(Ajanta Caves)第16窟大廳梁柱頂端。圖右上近處柱頂的一對男女飛天,男飛天頭綰高髻;女飛天頭上裝飾各種珠寶。從身上飾物和髮式可推斷是從皇室打扮演變而來。飛天表情放鬆,從容恬靜,流露高貴、優雅、細膩的完美。圖左下稍遠處一柱頂上的藥叉,卷髮披肩,佩瓔珞,戴臂釧,蹲坐,雙手撫膝,身軀壯碩,呈現豐盈的美感。人物造型呈流線形姿勢,是笈多王朝(約320~550)藝術巔峰時期的作品。
 該窟約開鑿於五世紀中葉至下半葉。門廊及大廳雕仿木構橫梁及列柱,樣式簡潔,僅於柱頭上有少量漩渦紋雕飾,並於梁、柱交接處雕背貼橫梁、足踏柱頭的高浮雕造像,此飛天造像為其中傑出之作。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