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音菩薩變相 北宋(960~1127) 絹本設色 高84.1公分 寬61.2公分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第17窟出土 法國巴黎 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藏 |
|
|
觀音菩薩變相
guan yin pu sa bian xiang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第17窟出土。繪於十世紀下半葉。依據《妙法蓮華經》卷七〈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繪製。將觀音救濟諸難其中的四個場景描繪於主尊觀音菩薩的兩側。觀音頭戴飾七顆寶珠的寶冠,寶珠上有敦煌特有的尖頂狀飾物。額上有第三眼,髮絲、髭鬚為綠色,眼珠、雙唇為紅色。身著紅色絡腋、長裙,左手持淨瓶,右手拈蓮花,立於大蓮台上。 四個救濟諸難的場景分別為被惡人逐而墜落金剛山、被推落火坑、被推落須彌峰及遇毒蟲等,均有榜題,並書寫經文,圖文相輔,間以山巖區隔。 圖下方二隅繪二供養人,圖左比丘尼身著袈裟,雙手捧置有水瓶的金盤;圖右男供養人戴襆頭,執長柄香爐。二人均跪於方毯上,旁有綠色榜題,墨書「施主女比丘尼信清一心供養」、「施主子弟銀清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陰願昌一心供養」。陰願昌之名另可見於其他敦煌文書中,其家族乃敦煌大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