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三 卷 別:人物
頁 碼:19/1_44
三世章嘉益喜丹貝准美像
三世章嘉益喜丹貝准美像
清代(1644~1911)
布面設色
高124公分 寬68公分
北京東城 故宮博物院藏
 

三世章嘉益喜丹貝准美
san shi zhang jia yi xi dan bei zhun mei

益喜丹貝准美譯名為ye shes bstan pa'i sgron me。法名若必多吉(rol pa'i rdo rje)。生於一七一七年,卒於一七八六年。清代(1644~1911)藏傳佛教格魯派活佛。甘肅涼州(今武威)西蓮花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被迎至青海郭隆寺(dgon lung byams pa gling,今佑寧寺)坐牀,定為第三世章嘉活佛。從羅桑丹貝堅贊(blo bzang ldan pa'i rgyal mtshan)受學佛法。雍正二年(1724)奉旨入京,修習佛教典籍,並每日進宮與皇子同習藏、滿、蒙等語文。
 學識淵博名聞蒙藏,除精熟佛典,博通梵、藏、蒙、滿、漢等語文,更工畫塑、善於鑑別漢藏佛教藝術作品。據《章嘉國師若必多吉傳》載,其僅以手觸摸佛像等物,即知是以印度或西藏的新舊銅料製作及其品質的優劣;亦擅長鑑賞唐卡圖像。
 曾先後被雍正(1722~1735在位)及乾隆(1735~1796在位)封為大國師。尤其深受乾隆崇信倚重,故可直接參與宮廷中眾多藏傳佛教建設;宮中佛像、法器之各道製作工序,均經其指導、修改、完成;宮中大量尊像由其負責認看佛名、新舊、產地等。乾隆皇帝於京師(今北京頤和園)修建三層佛堂時,其中之千手千眼白傘蓋佛母塑像,即由其親自指導塑造並開光。乾隆十四年(1749)繪製佛像三百六十尊,供宮中佛像製作參考,後成為清宮造像與繪畫之圖像學依據及佛號漢譯的標準、《諸佛菩薩聖像贊》的最初底本。畢生對清宮藏傳佛教發展及造像製作貢獻尤鉅。
 一生著述豐富,主要有《諸佛菩薩聖像贊》、《喇嘛神像集》、《欽定同文韻府》、《正字賢者之源》、《蒙藏合璧字典》,此字典內容包含宗教、邏輯學、語言學、醫學與藝術。曾主持《藏文大藏經》之《丹珠爾》譯為蒙文之計畫,並將《甘珠爾》與部分漢、藏文論疏譯為滿文。亦曾於郭隆寺親手泥塑佛、菩薩尊像,獻予寺院。
 乾隆時期效力清廷,於邊疆鞏固和民族宗教推行上立下功勳;圓寂當年,乾隆欽命中正殿繪製其畫像以表紀念。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