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三 卷 別:石窟
頁 碼:5/1_108
大足寶頂山石窟大佛灣第22龕十大明王像之降三世明王
大足寶頂山石窟大佛灣第22龕十大明王像之降三世明王
南宋(1127~1279)

高1.9公尺
重慶大足
 
大足寶頂山石窟大佛灣第22龕十大明王像(局部)
大足寶頂山石窟大佛灣第22龕十大明王像(局部)
 
大足寶頂山石窟大佛灣第22龕十大明王像之馬首明王
大足寶頂山石窟大佛灣第22龕十大明王像之馬首明王
高1.76公尺
 
大足寶頂山石窟大佛灣第22龕十大明王像之大忿怒明王
大足寶頂山石窟大佛灣第22龕十大明王像之大忿怒明王
高2公尺
 

大足寶頂山石窟大佛灣第22龕十大明王像
da zu bao ding shan shi ku da fo wan di 22 kan shi da ming wang xiang

位於北崖。明王又作持明王、忿怒尊、威怒王,是按密宗教義和儀軌創作的佛教尊像。按密宗理論佛可顯化為三身,即自性輪身、正法輪身和教令輪身。自性輪身是諸佛住於自性之法身,即諸佛之真身;正法輪身是諸佛為教化眾生而顯化為菩薩,以正法度人;教令輪身是菩薩受佛之教令而化現忿怒威猛之形相,以摧伏剛強眾生之邪魔,稱忿怒尊。所以明王的特點一般作忿怒相。
 此龕十大明王由東至西依次為步擲金剛明王、大輪金剛明王、無能勝金剛明王、大笑金剛明王、大穢跡明王、大火頭明王、大威德明王、大忿怒明王、降三世明王和馬首明王。明王造像或三頭六臂、四臂,或兩頭六臂、四臂,皆怒目攢拳,筋肉怒張。匠師以高度誇張、變形的手法,刻劃出明王粗獷雄偉的體態,神態具有威懾力。
 此龕的十大明王像還留有塊狀的大面和清晰的鑿痕,顯示這些未完工的鑿痕刀跡,為研究古代匠師們的雕刻工序和製作過程提供了寶貴的實物例證。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