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莫高窟第468窟文殊變相之帝釋天 中唐(756~846) 壁畫 甘肅敦煌 |
|
 |
莫高窟第468窟女供養人像 |
|
|
莫高窟第468窟
mo gao ku di 468 ku
位於南區。窟頂與佛龕建於唐大中年(847~860)前後,主室東、南、北壁及甬道、前室係五代後梁開平元年(907)繪。平面呈方形,主室藻井頂,井心畫三兔蓮花,四披畫法華經變,西、東披分別畫序品和見寶塔品,兩角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南、北披為普門品之三十三現身。 西壁開盝頂帳形龕,存中唐(756~846)塑一菩薩二弟子像,像已殘毀。龕頂中央飾棋格團花,西披有坐佛四身和觀音菩薩二身,南、北、東各畫坐佛及化生。龕內西、南、北壁上部裝飾垂幔,下部各畫二扇屏風畫,內容為藥師經變之十二大願。龕內有馬蹄形佛牀,龕沿裝飾卷草紋,上畫帳頂圖案。龕外南、北側各畫普賢變和文殊變,二菩薩分別坐大象和雄獅背上的蓮座上,眾多眷屬跟隨,人物用墨線勾勒。龕下畫女供養人像十一身,中央有五代(907~960)題寫回鶻文發願文。持花供養者為主人,旁有榜題,穿唐代(618~907)貴族婦女時裝。奴婢無榜題,持扇捧奩等跟隨,有二女僮著男裝。 南壁是觀無量壽經變,兩側畫十六觀及未生怨,對面北壁畫藥師經變,兩側為九橫死及十二大願。兩壁下部各畫壼門七個。東壁門上畫男女供養人及二侍從,門南北側各畫說法圖,門南下部畫不空●(上四+下絹)Q索觀音變,門北下部畫如意輪觀音變。甬道頂、南、北壁均為五代畫菩薩像。前室頂部畫千佛,畫面已模糊。西壁門上寫願文榜題,「□□元年歲次丁卯(907)五月二十五日」,為區分晚唐(846~907)、五代壁畫提供了重要的尺度。門南、北側畫金剛力士。南、北壁上部畫已殘,下部分別畫男、女供養人三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