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搜尋 >
頁 碼:6/2_608
|
東千佛洞第2窟北甬道 甘肅瓜州 |
|
|
東千佛洞第2窟後甬道南壁水月觀音圖之唐僧取經 西夏(1032~1227) 壁畫 |
|
|
東千佛洞第2窟
dong qian fo dong di 2 ku
位於西岸下層,坐西向東。開鑿於西夏(1032~1227)。平面呈長方形,寬6.9公尺,進深9.3公尺。窟內有中心塔柱,形成一個以中心柱為中心,南北西三面可供繞行禮拜的馬蹄形甬道。窟前部為覆斗頂,藻井內繪曼荼羅圖,四披繪圖案。 窟內繪塑結合。中心柱的東面前設佛壇,三尊佛像結跏趺坐於束腰蓮花座上,壁面有兩幅壁畫,皆各繪坐佛八身和一布袋和尚。南、北面皆繪菩提樹觀音及餓鬼形象。西面繪涅槃經變相,畫面以釋迦牟尼佛臥於娑羅雙樹間為中心,周邊圍繞諸天和弟子等,釋迦面相安詳,弟子悲痛欲絕,雙方表情形成鮮明的對比。 窟前部東壁開門道,上方繪一列十四身坐佛,南側繪三面四臂觀音變相,北側繪三面八臂觀音變相。南壁自東向西依次繪十一面八臂觀音變相、東方藥師經變相各一鋪。北壁自東向西依次繪八臂觀音變相、西方淨土變相各一鋪。 後甬道南、北壁各有一幅水月觀音圖;西壁正中繪說法圖,兩側各畫一鋪藥師佛行道圖,繪工精良。南甬道南壁上繪垂幔,下繪一列供養人像,現存四身;北甬道北壁上繪垂幔、下繪六身供養人像,供養人像旁均有西夏文題記。南、北甬道的頂部繪龍、鳳、蓮花圖案;後甬道為平頂,繪卷草、蓮花等圖案。 水月觀音圖是佛教藝術中的常見題材,表現這一題材的作品僅河西一帶石窟中就存有數十幅之多。在本窟後甬道南、北壁面上也各有一鋪水月觀音圖,圖中都包含表現唐僧取經的內容,但兩幅作品無論是就整體畫面構圖、還是人物造型安排而言,都截然不同。同樣表現隔岸遙拜菩薩的畫面,後甬道南壁孫悟空如書僮般跟在唐僧之後作遙觀聖容狀;北壁孫悟空則昂首挺胸、肩扛金箍棒立於馬側,威武之勢躍然壁上。由此可見並非出自同一粉本,而是畫師們匠心獨具,發揮自己想像力來創造的形象。此窟布局協調,藝術水平高超,壁畫保存也最為完好,堪稱東千佛洞之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