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三迦諾迦跋釐墮闍尊者像 軸 南宋(1127~1279) (傳)釋貫休(832~912) 絹本設色 高129.1公分 寬65.7公分 日本京都東山 高台寺藏 |
|
 |
第七迦理迦尊者像 |
|
 |
第六跋陀羅尊者像 |
|
 |
第五諾距羅尊者像 |
|
 |
第一賓度羅跋囉惰闍尊者像 |
|
 |
第二迦諾迦伐蹉尊者像 |
|
 |
第九戍博迦尊者像 |
|
 |
第七迦理迦尊者像(局部) |
|
 |
第六跋陀羅尊者像(局部) |
|
 |
第一賓度羅跋囉惰闍尊者像(局部) |
|
 |
第二迦諾迦伐蹉尊者像(局部) |
|
|
十六羅漢圖 (傳)釋貫休
shi liu luo han tu (chuan) shi guan xiu
依「高台寺所藏舊傳禪月筆十六羅漢圖」一文記載,此作於南宋嘉定四年(1211),由泉涌寺開山祖師俊●(上艾-乂+下仍)自中國攜回日本,共計十六幅,每幅高129.1公分,寬65.7公分,均有「泉涌寺尊」的墨書。又依《元亨釋書》所載,此作原為十八幅,傳至日本時,二幅已散佚。 畫中十六位羅漢胡貌梵相,龐眉隆鼻,狀貌古野,與貫休羅漢畫相似。十六幅中有五幅構圖複雜,留白較少,以樹木、岩石為背景。另外十一幅除羅漢像外,背景空無一物,上方多以淡墨渲染。畫中用筆賦色,均極精妙,就其筆法及構圖看來,應屬南宋(1127~1279)摹貫休之作。 在十六幅羅漢圖中,有數幅羅漢身側伴有老虎、獼猴等動物。其中迦理迦尊者俯首躬背,拉下僧衣,抬手執如意搔背,含唇凝神,似搔到最癢處,甚為傳神。賓度羅跋囉惰闍尊者,執杖而坐,面貌蒼古,長耳垂肩,頸項肌肉鬆弛,僧衣寬鬆多褶,左手撫虎,右手按膝。諾迦伐蹉尊者,倚坐枯樹,凸額軒鼻,面貌蒼老古野;右手執拂塵,左手伸指,雙手相互呼應,呈現動感;身後的樹葉枝幹典雅細緻,衣紋線條利落,是南宋釋道人物畫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