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佛二弟子像 十六國(303~439)至北魏(386~534)初期 金銅 通高17.6公分 河北省石家莊市北宋村出土 河北石家莊 河北省博物館藏 |
|
|
一佛二弟子像
yi fo er di zi xiang
一九五五年河北省石家莊市北宋村出土。此作品由華蓋、背光、佛及弟子、佛座四部分構成。 佛高髻平滑,著通肩袈裟,褶皺紋理明顯,清晰簡潔。雙手交疊腹前,結跏趺坐於浮雕雙獅台座上。帶葫蘆形背光,二弟子鑄於背光兩側,形體雖小,但與坐佛主次分明。背光上部中央有一化佛,左右各飾一飛天,身形富有動感,與甘肅酒泉北涼(397~439)馬德惠塔上的飛天形象近似。背光上部為有柄傘形華蓋,圈緣留有數個小孔,掛以懸鈴狀鎏金飾片,多已佚失。佛座底部有榫頭,插於四足方台,方台形式簡潔,線刻覆蓮紋,足部表面則刻有蔓草紋。 此類造像存世甚多,說明此風格曾一度流行。就基本形貌而言,較接近後趙建武四年(338)佛坐像,衣著的表達和褶紋的刻劃相似,其他配置頗有差別。分析此類造像的表現和製作手法,其風格的演變可以追溯至十六國(303~439)及北魏(386~534)初期;而且從目前所知的出土地來看,流傳的地域較廣,可視為十六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金銅佛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