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七 卷 別:繪畫
頁 碼:15/2_429
佛塔圖
佛塔圖
清代(1644~1911)
紙本版畫
高56公分 寬43公分
北京東城 雍和宮藏
 

佛塔圖
fo ta tu

此藏式覆鉢塔版畫為十九世紀作品,以梵文經咒組成,焰光門內供奉阿彌陀佛坐像。
 塔,又稱窣堵波,浮屠,為土堆之意。塔的起源,據《十誦律》載,須達長者曾取佛陀的髮、爪起塔供養。佛入涅槃後,又有八王分舍利,八國分別將所得舍利造塔供奉。
 圖中塔身象徵菩提心,塔剎由相輪、華蓋、仰月和寶珠組成。須彌座象徵十善之地,束腰中央飾金剛杵、經咒壼門。佛塔上方為大白傘蓋佛母像,兩側為十方佛坐像,其下為八大菩薩立像;塔剎頂端兩邊為八供養天女,手持幡、幢、花、嗩吶、鼓、鈸、笛等。以上諸尊皆乘雲而至。
 佛塔下方有十一護法,皆作左展立姿。此類佛塔圖多用於覆蓋於往生者身上,助其蒙佛護祐,往生淨土。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