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八 卷 別:雕塑
頁 碼:11/2_616
兔本生圖
兔本生圖
三至四世紀
石灰岩
高24.7公分 寬41公分
印度安得拉邦格利遺址出土
印度坦米爾納德邦 清奈博物館藏
 

兔本生圖
tu ben sheng tu

印度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格利遺址(Goli)出土。事見南傳《本生經》第三一六則,刻劃佛於過去世生為兔子,與猿猴、豺狼、水獺三友一同承諾堅守戒法、勤行布施。帝釋天為試探兔子的決心,化身婆羅門逐一向此四動物乞食。兔子自忖不能以草奉食,囑婆羅門集薪起火,毅然投身火中,以己身供養,卻赫然發現炭火不能損其分毫。其時帝釋天告知彼等緣由後,即返回天界,四動物遂繼續精勤修持。
 畫面右端為樹與房屋,婆羅門坐於屋前焚火,左側有人物和動物圍繞。猿猴手拿果實,水獺嘴叼魚,豺狼口銜肉,等著向婆羅門進獻食物。兔子在火堆前舉起雙足,踴身跳入火中。其後頭戴寶冠、雙手上舉者為帝釋天。火堆上方雕有一座窣堵波,代表兔子捨身供養婆羅門,因而得道。
 作品以淺浮雕方式表現,風格質樸,空間安排舒暢,儘量減少環境及次要事物的表現手法,在南印度的浮雕作品中頗為少見,一般認為是龍樹丘美術影響下的伊修瓦克王朝(Iksvaku,3~4世紀)作品。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