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音菩薩像 遼代(907~1125) 金銅 高26.1公分 臺灣臺北 故宮博物院藏 |
|
|
觀音菩薩像
guan yin pu sa xiang
菩薩鎏金部分殘褪,像與台座一體鑄成。菩薩結跏趺坐於蓮座之上,頭戴寶冠,寶冠作三角形,冠上有一小化佛,冠繒沿耳後垂落肩側,長及手肘,其間裝飾凸出的結飾。頭臉長圓,表情嚴肅。右手舉起胸前,可能原有持物,左手掌心向上,坐姿挺直,結跏的雙腿內縮,身形拉長,顯得秀氣。 身著帶領長袖,外罩雲領半袖短衫,肩披帔巾,最外層再掛一袒右肩大衣,高高的腰線上,飾一蝴蝶結。衣服層次多,是遼代(907~1125)菩薩常見的樣式。衣褶立體,隨著身體姿勢起伏,褶線流暢自然。小腿部分有扭曲的紋飾,背面髮絲梳理一絲不苟,帶與結的描寫清楚等特點,均繼承唐代(618~907)寫實的風格,然簡化身體結構間的連結關係,裝飾細節增加。 重瓣的仰蓮台座,下接四瓣圓座,座飾小蓮瓣,座柱飾圓珠狀柱,也是遼代常見的台座樣式。造像風格和山西大同下華嚴寺薄伽教藏殿菩薩造像有一脈相承的關係,是遼代造像的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