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帕爾嘎爾布石窟外景 西藏札達 |
|
 |
帕爾嘎爾布石窟第1窟正壁 約十三世紀 |
|
 |
帕爾嘎爾布石窟第1~4窟平面圖 |
|
 |
帕爾嘎爾布石窟第2窟 |
|
|
帕爾嘎爾布石窟
pa er ga er bu shi ku
譯名為phar rdo dkar rdo phug。位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札達縣帕爾村。約開鑿於十一至十三世紀。石窟從上至下分為四層,共約十餘座洞窟。其中底層洞窟狹小,有煙炱痕跡,推測曾是僧人生活的僧院窟。第二、三層洞窟沒有壁畫,也應為僧院窟。最上層由東至西編號第1~4窟,距地表10公尺。在崖面高約2公尺處有一暗道可直達上層洞內。 上層洞窟中,第1~3窟均面南。第1窟最大,平頂,四壁呈不對稱形式。平面呈回字形,外環甬道,前壁開門。正壁(北壁)設佛龕和佛台。佛龕半圓拱形,高約1公尺,進深約0.3公尺,下有七級疊澀收分的基座,高約0.5公尺。龕內原應置有佛像,現僅存彩繪背光。四壁壁畫保存完好,窟頂壁畫已剝落無存。是上層四窟中,唯一遺存有壁畫的洞窟。 第2窟前壁正中開門,東壁開甬道與第1窟相通。平頂,略呈弧形。正壁有兩個方形小龕,洞內無壁畫或塑像,原應為修行人生活起居之用。 第3窟平面呈正方形。前壁正中開門,窟內正中央設兩級佛壇,西壁開三龕,龕形不一。窟內未見壁畫、塑像等遺跡。 第4窟面東,為四窟中規模最小,平面呈不規則形。門道斜開在前壁右側,南壁開三個小室,西壁鑿有兩個方形倉池,推測曾是儲物間。 此四窟窟門外有殘存窟頂、壁畫等殘跡,其壁畫風格、色彩與藏文題記等多有相類之處,現考古學者暫將編號為殘1窟和殘2窟,推測應是最早開鑿洞窟的坍毀殘壁。該窟壁畫集中於第1窟、殘1窟和殘2窟,現存壁畫面積共約2平方公尺餘。畫風屬於古格王國時期(10~17世紀初)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