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一 卷 別:石窟
頁 碼:7/3_1100
莫高窟第159窟
莫高窟第159窟
甘肅敦煌
 
莫高窟第159窟主室西壁龕頂壁畫
莫高窟第159窟主室西壁龕頂壁畫
中唐(756~846)
 

莫高窟第159窟
mo gao ku di 159 ku

位於南區。開鑿於中唐(756~846),為前後室結構,中有甬道相連,後室為主室,覆斗形頂,西壁開一龕。主室窟頂藻井畫纏枝茶花井心,西、南披存部分垂幔,四披殘存千佛。
 西壁盝頂帳形龕內原塑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現主佛已佚,僅在其後壁上留存有頭光和身光,其餘造像均基本保存完好。佛北側弟子迦葉為一幹練、睿智的中年比丘形象,與其他洞窟面容枯瘦、滿臉皺紋的老者形象稍異;南側弟子阿難仍為溫順的少年比丘模樣。二菩薩面容豐潤,身軀微斜,呈優美「S」形,體態柔潤多姿;天王雙目圓瞪,面相威武,身著盔甲,腳踏地鬼。該鋪造像造型嚴謹,塑繪精美,尤其是造像的衣飾紋樣極為精緻。
 西壁龕頂中央畫棋格團花,東、西披各畫趺坐佛六身、菩薩二身,南、北披各畫趺坐佛三身,化佛一身。龕內三壁卷草、垂幔紋飾帶下繪豎幅屏風圖,其中西壁佛光南、北側各有兩扇屏風圖,南側畫十二大願,北側畫九橫死、齋僧,南、北壁各有三屏風圖,均畫十二大願。
 西壁龕外南、北側繪普賢、文殊變各一鋪,兩幅變相下部各有二扇屏風圖,分別繪普賢事蹟、五台山圖。其中兩幅屏風式五台山圖,構圖類似,或在中部山巒突兀的峰頂浮雲之上繪騎獅文殊,或在中部突兀的山頂繪方形庭院,山谷有佛塔、亭閣及禮拜、穿行的人群。該圖反映出中唐敦煌地區五台山信仰的流行,或與吐蕃遣使至長安求五台山圖有關。西壁龕下繪供養人,包括比丘尼、婦女及侍女等。
 主室南、北壁均以三幅經變為主體,每幅經變下又並列有三幅小型屏風圖,繪製與該經變有關的內容。南壁西起第一幅繪法華經變,下方三扇屏風分別繪隨喜功德品、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幅繪觀無量壽經變,下方兩扇屏風繪未生怨及十六觀;第三幅繪彌勒經變,下方三扇屏風殘損嚴重,僅能辨識女子五百歲出嫁內容。北壁第一幅畫華嚴經變,下方屏風圖的內容不清楚;第二幅繪藥師經變,下方三扇屏風繪十二大願、九橫死;第三幅繪天請問經變,下方三扇屏風內繪梵天諸問。
 東壁窟門上方和窟門兩側繪維摩詰經變。窟門南側繪維摩詰,下有屏風三扇畫弟子品。窟門北側畫文殊菩薩,下有屏風三扇,為方便品。其中維摩詰像下部有吐蕃贊普、侍者及西域各國王子探疾等內容。吐蕃贊普的形象畫跡精湛,是吐蕃統治敦煌時期(781~847)的特色。
 前室、甬道壁畫殘損嚴重。前室西披殘存有千佛一角,西壁窟門上部殘存有比丘像,窟門南、北側各畫天王,表層原有西夏(1032~1227)畫,南壁殘存有阿彌陀經變,北壁為第160窟入口。甬道頂畫團花,南、北壁留存有西夏畫牀坐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