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三 卷 別:繪畫
頁 碼:14/1_157
大仙寺大悲出相圖(局部)
大仙寺大悲出相圖(局部)
約一九七三年
壁畫
臺灣臺南
 

大仙寺大悲出相圖
da xian si da bei chu xiang tu

位於臺灣臺南市白河區大仙寺大雄寶殿。該殿佛龕後牆彩繪八十八尊大悲出相圖巨幅壁畫,其作者為彩繪師潘麗水。
 大悲出相是將《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之八十四句咒語,予以擬像表現,計八十四圖。清代(1644~1911)刊刻的《大悲心陀羅尼經》於傳統大悲咒八十四尊末後,附加四句成八十八尊,或添入更多內容。據此所加的四尊像為金剛勝莊嚴娑婆訶、摩羯勝莊嚴娑婆訶、唵跋者囉室哩曳娑婆訶及聲聞勝莊嚴娑婆訶,且最後四尊之造型頗不相類,具有明顯的時代差異及地域色彩,多盛行於中國東南沿海。
 大仙寺大悲出相圖以普陀山版《大悲心陀羅尼經》中的八十八尊圖像為藍本。中央為三面十八臂之千手觀音菩薩,主面頭頂綰雙髻,戴寶冠,結跏趺坐於蓮花須彌座上,帶大圓火焰形背光。其十八臂中,正面三對,一對當胸合掌,一對於腹前托捧宮殿,另一對左手上舉結印,右手下垂施與願印。側面六對呈放射狀,從上而下手持物分別為第一對舉於頭頂托化佛;第二對左手托日,右手托月;第三對左右各持接引幡和蓮花;第四對各持金剛杵和寶劍;第五對各持寶鉢和楊柳;第六對各持箭和弓。
 觀音周圍繪八十八尊像,上方二列,左右兩側各三列,造型不一,有法身佛、報身佛、阿彌陀佛、披頭巾或戴寶冠菩薩、多臂菩薩、阿羅漢、佛弟子、梵王、天王、大力天將、金剛、騎獅像、騎象像、諸天魔王、神王、鬼神、夜叉等。每尊像旁皆墨書陀羅尼。最末四尊係潘麗水改造,表現佛教羅漢、護法形象,取代原先藍本的神仙圖像,形成更為調和的群組。
 構圖工整細緻,線條純熟富變化,設色亮麗,生動活潑。局部敷金,熠熠生光。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大仙寺, 潘麗水, 普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