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搜尋 >
頁 碼:5/1_304
|
石鐘山石窟第6龕明王堂 雲南劍川 |
|
|
石鐘山石窟第6龕步擲明王像 南詔(752~902)至大理(937~1253)時期 石 |
|
|
石鐘山石窟第6龕
shi zhong shan shi ku di 6 kan
又稱明王堂。位於石鐘寺區。開鑿於南詔(752~902)晚期至大理(937~1253)初期,為石鐘山石窟中最大的窟龕。龕寬11.26公尺,高4公尺,進深1.2公尺。龕形仿木構建築,下有雲頭形台基,面闊五間,龕頂刻有三重檐,明間立面高出兩次間,為主像龕。台基高1.4公尺,分層雕刻帶狀裝飾圖案,其間雜以花卉、龍、獅、象、虎、牛及麒麟等神獸圖樣,錯落有致。 正中的主像龕內為毗盧遮那佛和二弟子像,佛著袒右肩袈裟,結跏趺坐於蓮花須彌座上;二弟子合十立於兩側,弟子頭光上方有榜題牌。左右兩次間各雕兩龕明王,共八大明王。明王坐姿造型各異,減地雕刻火焰紋桃形舉身光。每位明王旁皆刻有榜題,標明其身分。八大明王出自唐代(618~907)達磨栖那譯的《大妙金剛大甘露軍拏利焰鬘熾盛佛頂經》,是八大菩薩衍生或化身成忿怒尊。龕外有兩身立像,右側是大黑天神,頭盤高髻,肩掛骷髏;左側為毗沙門天王,足踏夜叉地鬼;兩位神祇被古代大理時期白族作為本主崇拜加以供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