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佛坐像 五代(907~960)至北宋(960~1127) 皮紙粉本 高55.5公分 寬38公分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第17窟出土 英國倫敦 大英博物館藏 |
|
|
佛坐像
fo zuo xiang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第17窟出土。為十世紀中葉之作品。這是坐佛畫像的一種粉本。佛手作說法印,結跏趺坐於蓮座上,帶頭光及身光,頂上有華蓋。 全圖以小針孔組成輪廓線,僅頭光如蓮瓣的火焰紋及唇部為紅色,身光發散出的波狀紋為黑色。圖上可見三條粗墨線,可能是使用粉本時,用以固定的記號。 佛畫是將諸佛菩薩等形象繪在壁面、紙或布上,用於供養禮拜、宣揚解說教義之用。作畫前先作粉本,即先施粉上樣,再依樣作畫,即為畫稿。然佛畫的起源應與佛教造像同期,經典所載甚少,《大寶積經》卷八十九敘述有一比丘,於白布上畫如來像,法相莊嚴。此時大精進菩薩見此畫像,心生歡喜,遂發願來世能得如此法相。
|